晴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七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阳光工程
让“阳光”照耀心灵 用关爱呵护成长——四川农业大学“心理阳光工程”打造阳光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
文章作者或来源: 浏览次数:( 21426 ) 发布时间:2019/4/25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和根本要求,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科学成才的条件和基础,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与之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伴随着交际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多年来,我校主动迎接时代考量,瞄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适时推出“心理阳光工程”,探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阳光乐学、互助进取、奋发成才”成为广大学子共有的精神品质和行为特征,谱写了阳光和谐的校园文化新乐章。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一)工作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心理阳光工程”为平台,以 “三个计划”为抓手,以“助人快乐、受助成长、互助和谐、自助实现”为目标,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将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融入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中。

    (二)工作思路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和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特点,结合我校实际,以“六个一”要素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个“工程”定总纲——以“心理阳光工程”建设为主线,不断创新途径方法、扩展教育载体、丰富活动类型,积极推进“阳光校园计划”、“阳光心灵计划”、“阳光生活计划”,搭建全方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一个“小组”总协调——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形成由全员参与,“横向一个面,纵向千条线”的工作局面。横向由相关职能部门从不同渠道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纵向为党委主管书记—学院党总支书记—学院总支办—小班班主任的工作脉络。

一个“网络”齐防护——建立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小班班主任、小班心理委员、寝室室长组成的五级心理防护网,做好心理危机的预警及干预。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努力将学生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个“中心”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策略。着重新生及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抓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多层次营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协会”助发展——通过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以及学生心理互助的作用。完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使其成为配合学校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的一支骨干力量。

一个“节日”托氛围——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通过活动月开展的系列活动,宣传心理健康常识,营造心理阳光氛围,树立心理健康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形成心理健康共识,营造健康和谐校园氛围。

二、具体做法——“三个计划”助力育人实践

为确保“心理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实践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以“阳光校园计划”、“阳光心灵计划”、“阳光生活计划”为抓手,确保让心灵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一)“阳光校园”计划——阳光校园、精彩启航

“阳光校园计划”从氛围营造、理念树立、环境打造等方面着手,引导师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心理健康,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健康、乐观等阳光心态生活、学习、工作,为阳光校园、和谐校园的打造奠定基础。

    1.阳光之旅,五月绽放

我校以“五月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营造积极、健康、乐观等阳光校园文化氛围。自2003 年来坚持每年举办“五月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心理游园活动、心理知识巡游讲座,心理健康沙龙、心理影片展播及赏析、心理板报、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健康征文、心理知识竞赛、户外素质拓展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 “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及时开展抗震救灾主题活动。通过持续多年的宣传教育,全校师生从以前对心理健康教育“三不”态度,即不愿了解、不能理解、不愿参与到现在“三乐”,人人乐谈、乐闻、乐享心理健康活动;初步形成了一个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积极、阳光、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2.心理讲堂,播撒阳光

学校开设了“心理讲堂”,十年来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如美国心理专家Daniel Sims、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李小荣教授等人来校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与此同时,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教育过程中,紧密结合工作重点,抓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以专题讲座为主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这些讲座在学生中推广和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传播了积极、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理念。

    3.优化环境,心暖校园

学校建设了“阳光心理健康网”专题网站,制作“美丽心灵”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音频、视频作品及“心桥”杂志等电子媒体,开通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微博、短信平台等,全方面打造“积极、阳光、健康”的校园虚拟文化环境。并在主要学习生活场地如休息草坪、教室、读书走廊、宿舍区等设置与“积极、阳光、健康”有关的名言警句牌,让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将名言警句传达的心理健康理念潜移默化进心灵,塑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

    (二)“阳光心灵”计划——放飞心灵,乐享阳光

以心理咨询、心理沙龙、心理建档及危机干预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惑,有效防范及正确处置学生群体中的心理危机事件,为校园阳光文化的创建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撑。

    1.心理咨询,让阳光照耀心灵

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2001 年成立至今,积极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危机。同时,还主动结合时代特点设置网络心理咨询室,开通网络咨询QQ 和邮箱,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咨询活动的开展,帮助来访学生成功地解除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顺利走出心理阴霾,以积极、阳光、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对阳光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针对广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定期组织“人际交往训练”、“大学生活适应训练”、“自信心训练”、“压力调适”、 “情绪管理”等内容的团体心理咨询,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之旅中感受人际交往的快乐,分享适应的经验,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让在学习、生活中陷入心理困惑的学生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驱散心灵乌云,让阳光照耀心灵。

    2.相约周三,心窗敞开阳光来

心理沙龙是一种自由活泼、参与性强的心理主题讨论会,通过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帮助学生在参与讨论中收获健康、积极、乐观等阳光心态。目前,我校“阳光星期三”系列心理沙龙现每学期开展10 余次活动,围绕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开展。如寝室关系、亲子关系、爱情与友情、学业倦怠、危机面对、群体认知、心态调适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助和互助的精神,切实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共同性心理困惑,既对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形成了重要补充,也对我校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起着积极的补充作用。

    3.心理帮扶,重塑生活阳光

学校购置专业量表坚持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评,并回访晤谈测评指数超过临界值的所有学生,制定了专门的回访晤谈记录表,详细记载这部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列入不同类别,如“一般关注”、“重点关注”、“立即干预”等,不同程度不同频率地追踪这一部分学生的即时学习生活状况。

    追踪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关注其心理困惑的现状及其进展,而是通过培训参与追踪的老师和学生,全方位地分析该同学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讨论解决方法,各负其责,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帮扶、亲情弥补、友情慰藉、信心培育、资金资助、心理咨询、鼓励就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重新拥有心灵阳光。

    十年来学校共建立了本科学生心理档案60000 多份,研究生心理档案1000 多份,并对1500 名学生进行了回访晤谈,对675名存在危机风险的学生进行了重点跟踪。心理测评及建档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及早预防,及时发现,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做应有的贡献。

    (三)“阳光生活”计划——青春正能量,阳光无限量

通过注入正性能量,开发心理资本,榜样人物示范等手段,培养大学生“自信、乐观、专注”等阳光心理品质,营造积极、健康、阳光等校园文化氛围,并向社会和未来传承。

    1.注入正性能量,播撒生活阳光

通过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健康知识和理念。以学生为本,走“精品化、特色化、活动化”改革道路,大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努力营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为学生注入正性能量,让正性能量充斥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校还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十多年来,我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阳光心灵”主题班会,“优势大转盘”、“你棒我也棒”、“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特色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信、乐观、专注”等品质,让同学们在互动中相互启发,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在团体活动中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2.开发心理资本,阳光未来人生

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之处,“阳光”所在,我校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大普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价值所在,人格优势所在、职业兴趣所在等,为专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心理品质锤炼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目前,我校学生在心理测评的帮助下,学生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已成主流,为校园阳光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心态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当今社会,阳光心态和积极心理品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竞争资源。为提升我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借鉴美国学者路桑斯著名的心理干预模型(PCI),开设系统的心理资本训练营,如“魅力四射”、“乐观有妙招”、“希望主题曲”、“携手走过阴霾”等,有效地促进了参与者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等阳光心理品质的提升,为校园阳光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人的保障。

三、工作成效——三个“自觉”凸显工作实效

   (一)工作自觉中凸显良好机制的有效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建立完善了有效的立体化危机干预体系,由小班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学院分管书记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成,包括危机的发现、监控、干预、转介及善后处理五个步骤,一旦发生危机事件,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措施,对当事人实行24 小时有效监护,确保其生命安全。

危机事件发生后心理工作者采取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当事人及受事件影响的人员减轻心理压力。使用支持性干预或团体辅导等心理援助方式,通过对学生宿舍、班级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帮助经历危机的学生及其相关人员正确认识以及了解由危机带来的遗留心理问题,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顺利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校园心理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降低,而心理隐患的早发现,正确处置率逐年增高,为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宁静祥和的校园环境。

   (二)行动自觉中凸显优良品质的可塑性

广大学子沐浴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了“自信、乐观、专注”等阳光心理品质,普遍表现出“阳光乐学、互助进取、奋发成才”的优良特质。

    作为亲历“ 5.12”,“4.20”两次大地震的高校,我校学子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秀的行为示范。仅以此次4.20 芦山地震为例,广大学子在积极抗震自救的同时,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服务达11000 余人次,先后在雅安市民政局、团市委、雨城区区委和市体育馆、多营镇等地多个物资中转站,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地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当雅安市民涌进校园时,广大学子自觉组织起来日夜守护,避免了治安事件的发生;当雅安血库告急时,数百名川农学子紧急前往献血,为抢救伤员献出一份“救命血”;学校成立芦山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小分队后,200 余名师生志愿者勇赴极重灾区展开畜禽疫情疫病防控工作。广大学子在抗震救灾期间用大爱驰援极重灾区的行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地方群众的高度肯定。

用创业所得为地震灾区捐物20 万的我校经管学院2010 级学子钟明洁,受到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的“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的我校学生志愿者刘力铭,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优秀学子的缩影,他们用自觉、无声的行动彰显了助人自助、和谐互助的可贵品质。

   (三)成才自觉中凸显阳光心理的保障性

“好风凭借力、送君上青云”,阳光、自信、乐学的优良品

质助力广大学子成长成才,他们在学校搭建的广阔舞台上积极耕耘实践,努力锻炼成长,他们精心经营着自己的梦想,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奋发成才、积极进取的优秀典型:保送北大直博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CELL》上发表封面文章的2009 届校友舒健;曾赴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校第一位取得提前毕业资格并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2010 届校友段辉辉;以全球学生最高分通过2012 年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全科考试,获得格伦.萨纳姆博士学生奖(每年全球仅一人获得)的2013 届毕业生汪洋;获得2011 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的2013 届毕业生邛莫闪叁,在艰辛中淬炼卓越的2009 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谭尧升,用牛粪书写美丽青春梦想的“蚯蚓哥”刘可成,只想做一盏灯去照亮他人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栋梁之星”王婷……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阳光积极、拼搏进取、奋发成才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成为川农大学子的共有标签。